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A级理论片无码老男人,国产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瞭望·治國理政紀事|協同發展彰顯新擔當
更新時間:2023-6-12 8:27:55    來源:瞭望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他對黨的十九大以來河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希望河北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在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中闖出新路子,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中彰顯新擔當,在推進全面綠色轉型中實現新突破,在推進深化改革開放中培育新優勢,在推進共同富裕中展現新作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

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關鍵是牢牢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京津冀三地堅持內部功能重組和向外疏解轉移兩手抓,著力抓好標志性項目向外疏解,河北打造一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標志性工程項目,持續完善疏解激勵約束政策體系,助力北京實現“瘦身健體”。

交通一體化是協同發展的骨骼系統和先行領域。9年多來,京津冀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疏通拓寬“對接路”42條段、2540公里,京張高鐵、京雄城際、京唐城際鐵路等開通運營,“軌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形成,京昆、京臺、京秦等9條高速公路相繼建成,從不同方向打造河北聯通京津的經濟廊道。

京津擁有數量眾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創新基礎扎實、實力雄厚。近年,河北著力強化京津冀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是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效支撐。9年多來,京津冀持續深化教育、醫療、養老、生態等領域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有效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02:47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鳳雙 史湘洲 張濤 齊雷杰 張康喆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第一個國家區域發展戰略。

2014年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強調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面向未來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態、為優化開發區域發展提供示范和樣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有效路徑、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需要,是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促進環渤海經濟區發展、帶動北方腹地發展的需要,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扎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來。

9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三場座談會,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明前進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推動這一國家戰略不斷向縱深推進。

縱觀《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頂層設計,戰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

落實相關規劃,京津冀緊緊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自覺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見成效,雄安新區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美麗宜居京津冀取得豐碩成果,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他對黨的十九大以來河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希望河北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在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中闖出新路子,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中彰顯新擔當,在推進全面綠色轉型中實現新突破,在推進深化改革開放中培育新優勢,在推進共同富裕中展現新作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

環繞京津的河北,找準在協同大局中的定位坐標,搶抓重大機遇,全面落實“三區一基地”(全國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全國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功能定位,立足自身比較優勢打造一系列重點承接平臺,努力打通重點區域連通京津經濟廊道,在推進協同創新、產業協作中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持續深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造福百姓,不斷推進協同發展向深度、廣度拓展,努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河北展現美好圖景。

牢牢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

船舶停靠在河北黃驊港綜合港區集裝箱碼頭進行卸船作業(2023 年 3 月 9 日攝)駱學峰攝 / 本刊

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關鍵是牢牢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京津冀三地堅持內部功能重組和向外疏解轉移兩手抓,著力抓好標志性項目向外疏解,河北打造一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標志性工程項目,持續完善疏解激勵約束政策體系,助力北京實現“瘦身健體”。

內部功能重組和向外疏解轉移兩手抓。疏解需要北京與河北密切協同,形成合力。北京以解決“大城市病”為著力點和出發點,加強內向調整,控增量、疏存量,優化核心功能。河北建立“1+5+4+33”重點承接平臺體系,以雄安新區集中承載地為核心,5個協作平臺為重點,4個特色專業平臺和33個個性化平臺為支撐,綜合承載力不斷提升。全省已累計承接京津轉入單位4.39萬個,這既是一場地理位置的“大遷徙”,也是一次生產力的重塑。

打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是設立雄安新區的初心。從2021年起,以在京部委所屬高校、醫院和央企總部為重點,分期分批推動相關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區疏解。

打造一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標志性工程項目。京津冀三省市主動加強對接,針對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標志性工程項目制定具體實施辦法,明確年度重點工作和時間表、路線圖,依法依規建立審批“綠色通道”,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雄安新區設立六年來,努力建設新功能、形成新形象、發展新產業、聚集新人才、構建新機制,全面提升綜合承載力、要素集聚力、自我發展力,首批標志性疏解項目有序落地。

在雄安新區啟動區企業總部區,記者看到,中國中化總部基地建設已進入地面以上主體結構施工,幾十根鋼結構柱高高豎起,八角形造型初顯輪廓。這座采用白洋淀“金蘆葦”設計理念的大樓,寓意生生不息、繁茂生長。

截至目前,首批4家央企總部在雄安新區落戶建設,部委所屬4所高校、2家醫院確定選址,相關工作正積極推進。中央企業在雄安新區設立各類機構150多家,投資來源為北京的注冊企業超過3000家。按照中央要求,將接續謀劃第二批啟動疏解的在京央企總部及二、三級子公司或創新業務板塊等,著手謀劃金融機構、科研院所、事業單位的疏解轉移。

河北借勢北京疏解提升區域性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之機,加快打造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

“過去我在北京做服裝代理批發,到固安后店鋪面積擴大了3倍,銷售額增長了20%以上,市場從華北地區拓展到全國各地。”入駐永定城·京津冀(固安)國際商貿城的商戶韓金英說。

作為固安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標志性工程,該商貿城2022年8月開業,不僅承接了來自北京的4000余家服裝產業商戶,還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服裝服飾源頭廠商,帶動形成集技術研發、創意設計、原料采購、時尚發布于一體的全新產業鏈。

完善疏解激勵約束政策體系。在加快構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體系方面,河北一方面實行產業準入制度,嚴格產業準入標準,制定限制承接和布局的產業負面清單;另一方面在政策制定實施中,找準疏解單位和人員關心的要害發力,保證疏解后的收益總體不低于留在北京的收益水平,激發各方疏解內在動力。

雄安新區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新設立或新遷入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個體工商戶,一律執行正面清單,確保產業發展符合新區產業定位,符合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要求,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確保新區產業管控科學、有序。雄安也將根據新區規劃綱要和建設發展實際,更新正面清單。

準遷申請網絡提交、電子檔案信息互查、營業執照自助打印……幾天后,寶冶(北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就在北京拿到了注冊名為寶冶(雄安)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我們是一家從北京遷移到雄安新區的央企子公司,去年底我們人在北京,通過線上申辦了遷移業務,免去了往返京雄提交材料和郵寄紙質檔案的周折,感覺新區辦事效率非常高。”寶冶(雄安)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史書君說。

據了解,雄安新區2022年7月在全國率先上線企業跨省遷移全程網辦系統,截至目前已有30多家企業通過該系統辦理了遷移業務。

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副局長丁進軍介紹,為助推重點疏解項目落地,雄安新區成立了由黨工委、管委會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承接疏解保障工作領導小組,設立承接高校、醫院、企業總部疏解三個專班,逐一成立項目落地協調專班,采用“一個項目、一個團隊、一套方案、一跟到底”服務工作機制,協調解決項目落地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當前,雄安新區工作重心已轉向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并舉。

雄安新區是河北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一個縮影。河北各地尤其是環京津地區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優勢,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積極吸引疏解項目到河北落地發展、提檔升級。

從不同方向打造聯通京津的經濟廊道

交通一體化是協同發展的骨骼系統和先行領域。9年多來,京津冀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疏通拓寬“對接路”42條段、2540公里,京張高鐵、京雄城際、京唐城際鐵路等開通運營,“軌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形成,京昆、京臺、京秦等9條高速公路相繼建成,從不同方向打造河北聯通京津的經濟廊道。

構建京津冀“一小時經濟圈”。隨著連接北京和雄安新區的京雄城際鐵路等開通運營,京津冀區域鐵路網布局進一步完善,區域“一小時經濟圈”逐步形成。

雄安站是雄安新區開工建設的第一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如今,每天有14對城際列車往返北京和雄安,從北京西站出發,50分鐘可到達雄安新區。在雄安站周邊,中交未來科創城等項目工程塔吊林立,初現雄安站所在地——昝崗片區站城、產城融合發展的雛形。

在今年3月舉辦的雄安智慧交通國際論壇暨中交未來科創城產業發展大會上,86家涵蓋數字科技、網絡通信、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開發等多個板塊的創新型企業現場簽約。這是雄安新區設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創新型產業集群簽約。以中交未來科創城為重點的昝崗片區正努力建設成為高端高新產業集聚區,讓乘坐高鐵赴雄安的各方來客,一下車就能感受撲面而來的現代化新氣象。

在京津冀腹地,一小時內可相互通達的“通武廊”一直被看作協同發展的橋頭堡和試驗田。2022年底,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三地科技部門簽署共建創新創業平臺合作備忘錄,三地先后有80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眾創空間等創新平臺載體納入共享共用目錄。目前,河北省廊坊市90%以上的科技型企業與京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密切合作關系。

打造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廊坊北三縣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要求,主動對接服務,強化務實合作,在推動與北京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不斷發展自身。

潮白河是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與北京通州區的界河。一河兩岸,歷來人緣相親,卻又有咫尺天涯之感。2020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北京市、河北省聯合印發《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提出充分發揮北京城市副中心示范引領作用,輻射帶動北三縣協同發展。2021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加快建設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今年3月,聯泰集群算力(三河)科技有限公司首臺智能制造設備在三河燕郊投產下線。聯泰集群(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總監徐偉介紹,作為北京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隨著業務快速發展,需要選址擴建新的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緊鄰北京通州的燕郊成為首選。

廊坊市北三縣協同發展辦公室主任張忞說,在推進產業一體化進程中,北三縣與通州區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北三縣擁有35個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培育引進高新技術企業31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973家。北三縣與北京市連續4年共同舉辦項目推介洽談會,累計簽約項目和合作事項160余個,總投資1080億元。

共建協同發展示范區。聚焦產業鏈協作,河北唐山持續提升津冀(蘆臺·漢沽)協同發展示范區承載能力,促進京津冀產業鏈深度協作。

在位于唐山市漢沽管理區臨津產業園的制冷設備產業園里,亞通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吊頂式冷風機正裝車啟運,將用于天津濱海新區一處智慧冷鏈項目的低溫冷庫。該公司從天津搬遷而來,距離高速出口只有數百米,且臨近唐山港、天津港,面向全國乃至全球發貨都很方便。

臨津產業園是河北嵌入天津濱海新區的一塊“飛地”。漢沽管理區聚焦產業定位,規劃了占地350畝的制冷設備產業園,目前已引進多個項目。具有競爭力的制冷產業群,正在這塊“飛地”蓬勃興起。

唐山市蘆臺經濟開發區憑借“毗鄰天津、沿海有港”的區位優勢,積極吸引天津產業轉移項目,目前已形成自行車零部件、現代家居、智能采暖設備三個傳統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裝配式建筑兩個新興產業聚集區。

建設鐵路沿線經濟帶。一條高鐵線,架起京張“連心橋”。張家口以京張高鐵為紐帶快速融入首都“一小時交通圈”,高鐵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快速流動,成為點燃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張家口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2017年3月,總部在北京的秦淮數據集團在張家口市懷來縣布局大數據產業基地。此后,先后有60多家數字經濟企業落戶懷來,運營服務器突破60萬臺。

河北秦淮數據有限公司政府事務總監馬國策說,集團沿京張高鐵進行產業布局,將由接壤北京的懷來縣,向高鐵沿線的宣化區、崇禮區以及壩上地區挺進。

張家口市發改委副主任張作宇介紹,張家口的發展定位越來越清晰,體育文化旅游、冰雪、大數據、可再生能源、現代制造、綠色農牧等六大綠色產業占GDP比重接近50%。

在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中闖出新路子

京津擁有數量眾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創新基礎扎實、實力雄厚。近年,河北著力強化京津冀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從北京西站出發,一路向南,涿州、高碑店、保定,半小時的高鐵車程內,一個個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故事越講越精彩。

“京津研發、河北轉化”助推協同創新。河北立足京津冀產業分工布局,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分工協作、優勢互補,不斷打造產業協同發展示范區。

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是全國首家由中關村在京外設立的創新中心,2015年以來,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及智能電網等產業為重點,已吸引336家企業入駐,累計研發投入超過1億元,獲得知識產權1000余件,吸引雙創人才超4000人。

厚度僅0.5毫米、長寬各120毫米的陶瓷片,卻能為一盞400瓦的LED燈提供散熱。

作為北京大學寬禁帶半導體研究中心的產業化基地,中創燕園自2016年5月落戶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后成長迅速,并形成了研發在北京、轉化在保定的協同發展模式。

今年3月初,在保定市滿城區河北京車智能制造基地,一列氫燃料混合動力鉸接輕軌車正式下線。作為新一代輕軌列車,該車由北京軌道交通技術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在河北京車智能制造基地制造。

保定市發改委主任張曉峰說,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不僅要把北京企業搬到保定,更重要的是構筑具有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的創新生態系統。截至2022年底,保定與京津合作項目累計達707項,總投資6833億元。

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田學斌說,加強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孵化轉化,能更好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在協同發展中打造新增長極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河北瞄準國家戰略需求,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大機遇,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推行企業研發投入后補助制度,按照企業年度新增研發投入的10%予以補助,單個企業每年最高獎補1000萬元。

據了解,河北今年已安排9.53億元財政資金,對5356家科技企業實施研發投入后補助。此外,在2022年度229項河北省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中,企業牽頭或參與完成的有144項,占總數的62.89%。

2017年,響應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北京智同精密傳動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石家莊高新區成立河北智昆精密傳動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如今,智昆科技在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高精密RV類減速機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產品性能世界領先,實現了中國工業機器人用高精密RV類減速機的國產替代。

作為北京人,該公司董事長陳紹龍近年來每年至少有5個月時間在石家莊。從項目建設到投產,再到產線擴容,他切身感受到當地政府的貼心服務。“公司將深植石家莊,建設年產50萬臺高精密減速機的數字化智能制造基地及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項目投產后年產值將達到20億元。”陳紹龍說。

河北聚焦企業在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的急難愁盼,分類培育、綜合施策,加大科技企業信貸支持力度、舉辦政銀聯動金融對接活動,建立科技金融培訓、科創上市輔導等長效工作機制,聯合金融機構推出創新信貸產品。2022年向科技企業發放貸款突破2000億元。

今年以來,河北平均每天新設立企業1200多家。截至一季度末,河北有經營主體807.72萬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2萬家,科技領軍企業64家。

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是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效支撐。9年多來,京津冀持續深化教育、醫療、養老、生態等領域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有效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基礎教育資源共享提升河北教育水平。在推動京津優質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同河北共享的方向下,京津與河北省基礎教育交流項目已超過500個,1000多名中小學骨干校長教師赴京掛職學習。

位于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區的北京景山學校曹妃甸分校自2016年創建以來,按照北京景山學校本部的教學管理方式,實現課堂同步、共享資源,目前在校生達3000人,成為當地基礎教育名校之一。校長范祿燕說,學校始終堅持用景山的模式、景山的精神、景山的理念、景山的教學和管理方式,與本校實現課堂同步辦學。他們專門組建智囊團,常年往返兩校之間,做好學科指導,進行師徒結對幫扶,讓教育協同發展的成果惠及更多河北孩子。

走進北京四中雄安校區,一座嶄新的現代化校園映入眼簾。這座校園總建筑面積約4.2萬平方米,是北京援建的“三校”項目中體量最大的學校。京津冀近年共有59所優質學校與雄安新區學校建立幫扶合作。

另據了解,石家莊市教育局也積極推動基礎教育領域的協同合作,與北京、天津開展教育重點合作項目超過30個。此外,還組織校長、骨干教師赴北京、天津的高校學習培訓,培訓人數超過10000人。

“患者不動醫生動”方便患者。京津冀在醫療合作上逐年突破。據統計,北京已累計實施京冀、京津醫療衛生合作項目約50個。其中,河北引入北京優質醫療資源共建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崇禮院區、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河北醫院等6家單位,入圍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不僅緩解了進京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還不斷向周邊省份輻射。

每個周一,只要沒有特殊情況,北京兒童醫院眼科主任醫師張誠玥都會起個大早,坐上高鐵來保定市兒童醫院出診。

2015年,北京兒童醫院全面托管保定市兒童醫院,北京專家常態化來保定出診、查房、手術,并進行傳幫帶。托管8年來,保定市兒童醫院門診人次上漲147%,本地患兒轉診率下降90%。

北京專家出京坐診、手術,不僅滿足了河北當地患兒的就醫需求,也緩解了全國患兒進京看病的問題。保定市兒童醫院運行8年來,高難度手術量從零起步,到目前已完成8000多例,落戶的四個國家級病區保定市外患兒收治比例超過80%。

保定市兒童醫院腫瘤外科醫生辦公室墻上,懸掛著一幅插滿紅色大頭釘的地圖。醫生說,這標示著前來就診的患兒已遍及全國各地。

2021年6月,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干細胞移植科整體落戶保定,成為目前我國北方最大的兒童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心。在這里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兒來自山東、河南、貴州、甘肅等全國各地,保定以外患兒占比超過80%。

協同養老促合作雙贏。河北實施協同養老示范帶創建行動,以環京14個縣(市、區)為重點,深化與北京三甲醫院合作,利用生態、溫泉等資源和較低生活成本優勢,吸引北京老年人到河北養老。

老人在位于河北三河的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老年活動室交談(2022年5月18日攝)朱旭東攝 / 本刊

廊坊市永清經濟開發區京聯集團館配圖書聯合現采基地,工作人員在電商平臺直播銷售圖書(2023 年 3 月 26 日攝) 駱學峰攝 / 本刊

在保定 · 中關村創新中心,河北三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觀察細胞生長情況(2021 年 8 月 20 日攝) 朱旭東攝 / 本刊

位于燕郊高新區的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僅一河之隔。作為第一批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試點單位之一,該中心率先落地北京市運營補貼,毗鄰的燕達醫院率先實現京冀醫保互聯互通,并有數十位北京知名專家及老中醫長期坐診,為養護中心老人提供強大醫療保障。目前,養護中心入住5000余人,其中95%為京籍老人。

加快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工程建設。鋼鐵第一大省河北摒棄“黑色增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向綠而行,京畿之地生態環境治理持續改善,綠水青山、藍天白云成為常態。

近十年來,通過壓減產能、整合重組,河北鋼鐵冶煉企業從123家減至39家。根據河北省2022年印發的工作方案,將利用3年時間實現鋼鐵企業環保A級全覆蓋。經初步測算,鋼鐵行業全面實現超低能耗改造后,可減少污染物排放30%以上,為全省工業減排貢獻12%以上。

作為全國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河北以綠色發展帶動生態修復。初夏時節,“華北明珠”白洋淀碧波蕩漾,“千年秀林”林木繁茂;“華北綠寶石”塞罕壩林海滴翠,綠意盎然——多年來,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生態環境協同治理修復取得明顯成效。

2022年,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降幅均在60%以上,其中,河北省所有設區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首次全部退出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后十”。全省八大水系水質持續改善,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首次超過80%,V類、劣V類水體斷面比例為零,白洋淀淀區水質鞏固保持Ⅲ類,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居全國前列。

近日召開的中共河北省委十屆四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河北省委關于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的決定》《中共河北省委關于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決定》。全會號召,全省上下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北重要講話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

文章編輯:陳婷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瞭望·治國理政紀事|協同發展彰顯新擔當
    2023-6-12 8:27:55    來源:瞭望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他對黨的十九大以來河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希望河北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在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中闖出新路子,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中彰顯新擔當,在推進全面綠色轉型中實現新突破,在推進深化改革開放中培育新優勢,在推進共同富裕中展現新作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

    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關鍵是牢牢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京津冀三地堅持內部功能重組和向外疏解轉移兩手抓,著力抓好標志性項目向外疏解,河北打造一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標志性工程項目,持續完善疏解激勵約束政策體系,助力北京實現“瘦身健體”。

    交通一體化是協同發展的骨骼系統和先行領域。9年多來,京津冀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疏通拓寬“對接路”42條段、2540公里,京張高鐵、京雄城際、京唐城際鐵路等開通運營,“軌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形成,京昆、京臺、京秦等9條高速公路相繼建成,從不同方向打造河北聯通京津的經濟廊道。

    京津擁有數量眾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創新基礎扎實、實力雄厚。近年,河北著力強化京津冀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是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效支撐。9年多來,京津冀持續深化教育、醫療、養老、生態等領域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有效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02:47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鳳雙 史湘洲 張濤 齊雷杰 張康喆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第一個國家區域發展戰略。

    2014年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強調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面向未來打造新的首都經濟圈、推進區域發展體制機制創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態、為優化開發區域發展提供示范和樣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有效路徑、促進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需要,是實現京津冀優勢互補、促進環渤海經濟區發展、帶動北方腹地發展的需要,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扎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來。

    9年多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三場座談會,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明前進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推動這一國家戰略不斷向縱深推進。

    縱觀《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頂層設計,戰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

    落實相關規劃,京津冀緊緊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自覺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見成效,雄安新區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美麗宜居京津冀取得豐碩成果,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他對黨的十九大以來河北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表示肯定,希望河北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在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中闖出新路子,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中彰顯新擔當,在推進全面綠色轉型中實現新突破,在推進深化改革開放中培育新優勢,在推進共同富裕中展現新作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

    環繞京津的河北,找準在協同大局中的定位坐標,搶抓重大機遇,全面落實“三區一基地”(全國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全國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統籌示范區、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功能定位,立足自身比較優勢打造一系列重點承接平臺,努力打通重點區域連通京津經濟廊道,在推進協同創新、產業協作中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持續深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造福百姓,不斷推進協同發展向深度、廣度拓展,努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在河北展現美好圖景。

    牢牢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

    船舶停靠在河北黃驊港綜合港區集裝箱碼頭進行卸船作業(2023 年 3 月 9 日攝)駱學峰攝 / 本刊

    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關鍵是牢牢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京津冀三地堅持內部功能重組和向外疏解轉移兩手抓,著力抓好標志性項目向外疏解,河北打造一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標志性工程項目,持續完善疏解激勵約束政策體系,助力北京實現“瘦身健體”。

    內部功能重組和向外疏解轉移兩手抓。疏解需要北京與河北密切協同,形成合力。北京以解決“大城市病”為著力點和出發點,加強內向調整,控增量、疏存量,優化核心功能。河北建立“1+5+4+33”重點承接平臺體系,以雄安新區集中承載地為核心,5個協作平臺為重點,4個特色專業平臺和33個個性化平臺為支撐,綜合承載力不斷提升。全省已累計承接京津轉入單位4.39萬個,這既是一場地理位置的“大遷徙”,也是一次生產力的重塑。

    打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是設立雄安新區的初心。從2021年起,以在京部委所屬高校、醫院和央企總部為重點,分期分批推動相關非首都功能向雄安新區疏解。

    打造一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標志性工程項目。京津冀三省市主動加強對接,針對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標志性工程項目制定具體實施辦法,明確年度重點工作和時間表、路線圖,依法依規建立審批“綠色通道”,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雄安新區設立六年來,努力建設新功能、形成新形象、發展新產業、聚集新人才、構建新機制,全面提升綜合承載力、要素集聚力、自我發展力,首批標志性疏解項目有序落地。

    在雄安新區啟動區企業總部區,記者看到,中國中化總部基地建設已進入地面以上主體結構施工,幾十根鋼結構柱高高豎起,八角形造型初顯輪廓。這座采用白洋淀“金蘆葦”設計理念的大樓,寓意生生不息、繁茂生長。

    截至目前,首批4家央企總部在雄安新區落戶建設,部委所屬4所高校、2家醫院確定選址,相關工作正積極推進。中央企業在雄安新區設立各類機構150多家,投資來源為北京的注冊企業超過3000家。按照中央要求,將接續謀劃第二批啟動疏解的在京央企總部及二、三級子公司或創新業務板塊等,著手謀劃金融機構、科研院所、事業單位的疏解轉移。

    河北借勢北京疏解提升區域性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之機,加快打造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

    “過去我在北京做服裝代理批發,到固安后店鋪面積擴大了3倍,銷售額增長了20%以上,市場從華北地區拓展到全國各地。”入駐永定城·京津冀(固安)國際商貿城的商戶韓金英說。

    作為固安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標志性工程,該商貿城2022年8月開業,不僅承接了來自北京的4000余家服裝產業商戶,還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服裝服飾源頭廠商,帶動形成集技術研發、創意設計、原料采購、時尚發布于一體的全新產業鏈。

    完善疏解激勵約束政策體系。在加快構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體系方面,河北一方面實行產業準入制度,嚴格產業準入標準,制定限制承接和布局的產業負面清單;另一方面在政策制定實施中,找準疏解單位和人員關心的要害發力,保證疏解后的收益總體不低于留在北京的收益水平,激發各方疏解內在動力。

    雄安新區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新設立或新遷入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個體工商戶,一律執行正面清單,確保產業發展符合新區產業定位,符合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要求,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確保新區產業管控科學、有序。雄安也將根據新區規劃綱要和建設發展實際,更新正面清單。

    準遷申請網絡提交、電子檔案信息互查、營業執照自助打印……幾天后,寶冶(北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就在北京拿到了注冊名為寶冶(雄安)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營業執照。“我們是一家從北京遷移到雄安新區的央企子公司,去年底我們人在北京,通過線上申辦了遷移業務,免去了往返京雄提交材料和郵寄紙質檔案的周折,感覺新區辦事效率非常高。”寶冶(雄安)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史書君說。

    據了解,雄安新區2022年7月在全國率先上線企業跨省遷移全程網辦系統,截至目前已有30多家企業通過該系統辦理了遷移業務。

    雄安新區改革發展局副局長丁進軍介紹,為助推重點疏解項目落地,雄安新區成立了由黨工委、管委會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承接疏解保障工作領導小組,設立承接高校、醫院、企業總部疏解三個專班,逐一成立項目落地協調專班,采用“一個項目、一個團隊、一套方案、一跟到底”服務工作機制,協調解決項目落地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當前,雄安新區工作重心已轉向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并舉。

    雄安新區是河北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一個縮影。河北各地尤其是環京津地區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優勢,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積極吸引疏解項目到河北落地發展、提檔升級。

    從不同方向打造聯通京津的經濟廊道

    交通一體化是協同發展的骨骼系統和先行領域。9年多來,京津冀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疏通拓寬“對接路”42條段、2540公里,京張高鐵、京雄城際、京唐城際鐵路等開通運營,“軌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形成,京昆、京臺、京秦等9條高速公路相繼建成,從不同方向打造河北聯通京津的經濟廊道。

    構建京津冀“一小時經濟圈”。隨著連接北京和雄安新區的京雄城際鐵路等開通運營,京津冀區域鐵路網布局進一步完善,區域“一小時經濟圈”逐步形成。

    雄安站是雄安新區開工建設的第一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如今,每天有14對城際列車往返北京和雄安,從北京西站出發,50分鐘可到達雄安新區。在雄安站周邊,中交未來科創城等項目工程塔吊林立,初現雄安站所在地——昝崗片區站城、產城融合發展的雛形。

    在今年3月舉辦的雄安智慧交通國際論壇暨中交未來科創城產業發展大會上,86家涵蓋數字科技、網絡通信、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開發等多個板塊的創新型企業現場簽約。這是雄安新區設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創新型產業集群簽約。以中交未來科創城為重點的昝崗片區正努力建設成為高端高新產業集聚區,讓乘坐高鐵赴雄安的各方來客,一下車就能感受撲面而來的現代化新氣象。

    在京津冀腹地,一小時內可相互通達的“通武廊”一直被看作協同發展的橋頭堡和試驗田。2022年底,北京通州、天津武清、河北廊坊三地科技部門簽署共建創新創業平臺合作備忘錄,三地先后有80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眾創空間等創新平臺載體納入共享共用目錄。目前,河北省廊坊市90%以上的科技型企業與京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密切合作關系。

    打造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廊坊北三縣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要求,主動對接服務,強化務實合作,在推動與北京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過程中不斷發展自身。

    潮白河是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與北京通州區的界河。一河兩岸,歷來人緣相親,卻又有咫尺天涯之感。2020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北京市、河北省聯合印發《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提出充分發揮北京城市副中心示范引領作用,輻射帶動北三縣協同發展。2021年8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加快建設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今年3月,聯泰集群算力(三河)科技有限公司首臺智能制造設備在三河燕郊投產下線。聯泰集群(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總監徐偉介紹,作為北京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隨著業務快速發展,需要選址擴建新的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緊鄰北京通州的燕郊成為首選。

    廊坊市北三縣協同發展辦公室主任張忞說,在推進產業一體化進程中,北三縣與通州區實現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截至目前,北三縣擁有35個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培育引進高新技術企業31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973家。北三縣與北京市連續4年共同舉辦項目推介洽談會,累計簽約項目和合作事項160余個,總投資1080億元。

    共建協同發展示范區。聚焦產業鏈協作,河北唐山持續提升津冀(蘆臺·漢沽)協同發展示范區承載能力,促進京津冀產業鏈深度協作。

    在位于唐山市漢沽管理區臨津產業園的制冷設備產業園里,亞通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吊頂式冷風機正裝車啟運,將用于天津濱海新區一處智慧冷鏈項目的低溫冷庫。該公司從天津搬遷而來,距離高速出口只有數百米,且臨近唐山港、天津港,面向全國乃至全球發貨都很方便。

    臨津產業園是河北嵌入天津濱海新區的一塊“飛地”。漢沽管理區聚焦產業定位,規劃了占地350畝的制冷設備產業園,目前已引進多個項目。具有競爭力的制冷產業群,正在這塊“飛地”蓬勃興起。

    唐山市蘆臺經濟開發區憑借“毗鄰天津、沿海有港”的區位優勢,積極吸引天津產業轉移項目,目前已形成自行車零部件、現代家居、智能采暖設備三個傳統產業和高端裝備制造、裝配式建筑兩個新興產業聚集區。

    建設鐵路沿線經濟帶。一條高鐵線,架起京張“連心橋”。張家口以京張高鐵為紐帶快速融入首都“一小時交通圈”,高鐵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快速流動,成為點燃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張家口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2017年3月,總部在北京的秦淮數據集團在張家口市懷來縣布局大數據產業基地。此后,先后有60多家數字經濟企業落戶懷來,運營服務器突破60萬臺。

    河北秦淮數據有限公司政府事務總監馬國策說,集團沿京張高鐵進行產業布局,將由接壤北京的懷來縣,向高鐵沿線的宣化區、崇禮區以及壩上地區挺進。

    張家口市發改委副主任張作宇介紹,張家口的發展定位越來越清晰,體育文化旅游、冰雪、大數據、可再生能源、現代制造、綠色農牧等六大綠色產業占GDP比重接近50%。

    在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中闖出新路子

    京津擁有數量眾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創新基礎扎實、實力雄厚。近年,河北著力強化京津冀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從北京西站出發,一路向南,涿州、高碑店、保定,半小時的高鐵車程內,一個個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故事越講越精彩。

    “京津研發、河北轉化”助推協同創新。河北立足京津冀產業分工布局,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分工協作、優勢互補,不斷打造產業協同發展示范區。

    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是全國首家由中關村在京外設立的創新中心,2015年以來,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及智能電網等產業為重點,已吸引336家企業入駐,累計研發投入超過1億元,獲得知識產權1000余件,吸引雙創人才超4000人。

    厚度僅0.5毫米、長寬各120毫米的陶瓷片,卻能為一盞400瓦的LED燈提供散熱。

    作為北京大學寬禁帶半導體研究中心的產業化基地,中創燕園自2016年5月落戶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后成長迅速,并形成了研發在北京、轉化在保定的協同發展模式。

    今年3月初,在保定市滿城區河北京車智能制造基地,一列氫燃料混合動力鉸接輕軌車正式下線。作為新一代輕軌列車,該車由北京軌道交通技術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在河北京車智能制造基地制造。

    保定市發改委主任張曉峰說,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不僅要把北京企業搬到保定,更重要的是構筑具有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的創新生態系統。截至2022年底,保定與京津合作項目累計達707項,總投資6833億元。

    河北經貿大學副校長、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田學斌說,加強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孵化轉化,能更好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在協同發展中打造新增長極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河北瞄準國家戰略需求,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大機遇,加大企業創新激勵力度,推行企業研發投入后補助制度,按照企業年度新增研發投入的10%予以補助,單個企業每年最高獎補1000萬元。

    據了解,河北今年已安排9.53億元財政資金,對5356家科技企業實施研發投入后補助。此外,在2022年度229項河北省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獲獎項目中,企業牽頭或參與完成的有144項,占總數的62.89%。

    2017年,響應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北京智同精密傳動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石家莊高新區成立河北智昆精密傳動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如今,智昆科技在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高精密RV類減速機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產品性能世界領先,實現了中國工業機器人用高精密RV類減速機的國產替代。

    作為北京人,該公司董事長陳紹龍近年來每年至少有5個月時間在石家莊。從項目建設到投產,再到產線擴容,他切身感受到當地政府的貼心服務。“公司將深植石家莊,建設年產50萬臺高精密減速機的數字化智能制造基地及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項目投產后年產值將達到20億元。”陳紹龍說。

    河北聚焦企業在技術、人才、資金等方面的急難愁盼,分類培育、綜合施策,加大科技企業信貸支持力度、舉辦政銀聯動金融對接活動,建立科技金融培訓、科創上市輔導等長效工作機制,聯合金融機構推出創新信貸產品。2022年向科技企業發放貸款突破2000億元。

    今年以來,河北平均每天新設立企業1200多家。截至一季度末,河北有經營主體807.72萬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2萬家,科技領軍企業64家。

    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是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效支撐。9年多來,京津冀持續深化教育、醫療、養老、生態等領域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有效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基礎教育資源共享提升河北教育水平。在推動京津優質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同河北共享的方向下,京津與河北省基礎教育交流項目已超過500個,1000多名中小學骨干校長教師赴京掛職學習。

    位于河北唐山市曹妃甸區的北京景山學校曹妃甸分校自2016年創建以來,按照北京景山學校本部的教學管理方式,實現課堂同步、共享資源,目前在校生達3000人,成為當地基礎教育名校之一。校長范祿燕說,學校始終堅持用景山的模式、景山的精神、景山的理念、景山的教學和管理方式,與本校實現課堂同步辦學。他們專門組建智囊團,常年往返兩校之間,做好學科指導,進行師徒結對幫扶,讓教育協同發展的成果惠及更多河北孩子。

    走進北京四中雄安校區,一座嶄新的現代化校園映入眼簾。這座校園總建筑面積約4.2萬平方米,是北京援建的“三校”項目中體量最大的學校。京津冀近年共有59所優質學校與雄安新區學校建立幫扶合作。

    另據了解,石家莊市教育局也積極推動基礎教育領域的協同合作,與北京、天津開展教育重點合作項目超過30個。此外,還組織校長、骨干教師赴北京、天津的高校學習培訓,培訓人數超過10000人。

    “患者不動醫生動”方便患者。京津冀在醫療合作上逐年突破。據統計,北京已累計實施京冀、京津醫療衛生合作項目約50個。其中,河北引入北京優質醫療資源共建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崇禮院區、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河北醫院等6家單位,入圍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不僅緩解了進京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還不斷向周邊省份輻射。

    每個周一,只要沒有特殊情況,北京兒童醫院眼科主任醫師張誠玥都會起個大早,坐上高鐵來保定市兒童醫院出診。

    2015年,北京兒童醫院全面托管保定市兒童醫院,北京專家常態化來保定出診、查房、手術,并進行傳幫帶。托管8年來,保定市兒童醫院門診人次上漲147%,本地患兒轉診率下降90%。

    北京專家出京坐診、手術,不僅滿足了河北當地患兒的就醫需求,也緩解了全國患兒進京看病的問題。保定市兒童醫院運行8年來,高難度手術量從零起步,到目前已完成8000多例,落戶的四個國家級病區保定市外患兒收治比例超過80%。

    保定市兒童醫院腫瘤外科醫生辦公室墻上,懸掛著一幅插滿紅色大頭釘的地圖。醫生說,這標示著前來就診的患兒已遍及全國各地。

    2021年6月,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干細胞移植科整體落戶保定,成為目前我國北方最大的兒童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心。在這里接受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兒來自山東、河南、貴州、甘肅等全國各地,保定以外患兒占比超過80%。

    協同養老促合作雙贏。河北實施協同養老示范帶創建行動,以環京14個縣(市、區)為重點,深化與北京三甲醫院合作,利用生態、溫泉等資源和較低生活成本優勢,吸引北京老年人到河北養老。

    老人在位于河北三河的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老年活動室交談(2022年5月18日攝)朱旭東攝 / 本刊

    廊坊市永清經濟開發區京聯集團館配圖書聯合現采基地,工作人員在電商平臺直播銷售圖書(2023 年 3 月 26 日攝) 駱學峰攝 / 本刊

    在保定 · 中關村創新中心,河北三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觀察細胞生長情況(2021 年 8 月 20 日攝) 朱旭東攝 / 本刊

    位于燕郊高新區的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僅一河之隔。作為第一批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試點單位之一,該中心率先落地北京市運營補貼,毗鄰的燕達醫院率先實現京冀醫保互聯互通,并有數十位北京知名專家及老中醫長期坐診,為養護中心老人提供強大醫療保障。目前,養護中心入住5000余人,其中95%為京籍老人。

    加快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工程建設。鋼鐵第一大省河北摒棄“黑色增長”,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向綠而行,京畿之地生態環境治理持續改善,綠水青山、藍天白云成為常態。

    近十年來,通過壓減產能、整合重組,河北鋼鐵冶煉企業從123家減至39家。根據河北省2022年印發的工作方案,將利用3年時間實現鋼鐵企業環保A級全覆蓋。經初步測算,鋼鐵行業全面實現超低能耗改造后,可減少污染物排放30%以上,為全省工業減排貢獻12%以上。

    作為全國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河北以綠色發展帶動生態修復。初夏時節,“華北明珠”白洋淀碧波蕩漾,“千年秀林”林木繁茂;“華北綠寶石”塞罕壩林海滴翠,綠意盎然——多年來,京津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生態環境協同治理修復取得明顯成效。

    2022年,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降幅均在60%以上,其中,河北省所有設區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首次全部退出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后十”。全省八大水系水質持續改善,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首次超過80%,V類、劣V類水體斷面比例為零,白洋淀淀區水質鞏固保持Ⅲ類,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居全國前列。

    近日召開的中共河北省委十屆四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河北省委關于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的決定》《中共河北省委關于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決定》。全會號召,全省上下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北重要講話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解放思想、奮發進取,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