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精品,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国产A级理论片无码老男人,国产激情综合在线观看

二維碼

掃一掃加入微信公眾號

Top
網站首頁 新聞 國內 國際 河南 焦作
時政要聞 專題 直播 網視 網談 網評
今日頭條 汽車 旅游 經濟 美食
焦作關注 房產 娛樂 體育 市場
 焦作日報 手機報 經典微視頻
 焦作晚報 “焦作+”客戶端
 經典山陽 小記者 焦作論壇
 網上投稿 記 協 訂報服務
  您現在的位置: 焦作網 > 新聞推薦 > 副頭條 > 正文

新聞推薦

“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山海城鄉,開啟幸福之門
更新時間:2023-6-30 10:55:17    來源:潮新聞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城與鄉,是讀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對重要關系。城有鄉無、城高鄉低、城多鄉少的現實,注定了城鄉融合的任務偉大而艱巨。

20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八八戰略”中指出,“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城鄉協調發展優勢,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

久久為功,淬煉發展成色。浙江在全國率先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38年榮膺各省區第一;成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為全國實現共同富裕先行探路。

一組組數據、一項項榮譽、一步步探路,無不在說明一個事實:協調發展,已成為浙江的突出優勢。

20年來,浙江認真處理好“城與鄉”“山與海”“內與外”三對關系,持之以恒實施“千萬工程”、山海協作工程、新型城市化、對口支援幫扶等一系列重大舉措,一任接著一任干、一棒接著一棒跑,在協調發展中朝著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穩步前進。

資料圖片 新華社發

城與鄉,不再遙望

就是要把農村和城市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統籌協調,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和農村對城市的促進作用,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體制和機制。

——2005年1月7日,習近平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一邊是都市高樓,一邊是鄉村沃野。

作為嘉興首批城鄉公交線路,101路公交車穿梭其間,讓城與鄉漸行漸近。

早晨6時,55歲的公交車司機沈水根握緊方向盤,開著101路公交車沐浴著晨光出發,車身上“開往幸福”四個字格外醒目。這條線路,他已經跑了26年。

19年前的春天,他在公交車始發站見到一批特殊的乘客。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嘉興調研城鄉統籌工作,特意登上了101路公交車。

如今,車行至鳳橋鎮三星村,乘客們魚貫而下。這個季節,村頭的桃樹郁郁蔥蔥,日子也像水蜜桃一樣甜美。“過去鄉下人擠著公交進城賣桃子,現在城里人坐著公交下鄉來采摘。”沈水根說。

在浙江很多地方,城鄉地理分界早已模糊。正如浙江省鄉村振興研究院首席專家顧益康描述的那樣:城市和鄉村確實是一個誰也離不開誰的生命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城市與鄉村之間,由于二元結構的長期存在,二者溝壑分明。對此,“八八戰略”把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使浙江拉開了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序幕——

2003年,浙江啟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

2010年,浙江在全國率先開展小城市培育試點;

2015年,浙江創造性提出建設特色小鎮;

2022年,浙江全域推進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建設。

諸多變化,在歲月中沉淀。從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打破過往二元割裂格局,到閑置農房產權質押、集體經營性土地入市,盤活鄉村沉睡資源,再到以未來社區、未來鄉村、城鄉風貌樣板區三大基本單元為載體,挖掘美好生活新場景……

20年來,浙江始終將人民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系統考慮、統籌協調,構建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整體發展新畫卷。

農村變了模樣——

坐落在淳安縣西南部的下姜村,當年流傳著“土廂房,半年糧,燒木炭,有女莫嫁下姜郎”的民謠;如今這里山清水秀、蔬果飄香,游客絡繹不絕,從“窮山村”變身“綠富美”。

20年間,浙江農村人居環境位居全國前列,農村生活垃圾基本實現“零增長”“零填埋”,農村衛生廁所全面覆蓋,森林覆蓋率超過61%。

農民鼓了腰包——

位于紹興柯橋的葉家堰居,過去村里有地、有菜農,但收成一般,后來區、鎮、村三級成立了強村公司,積極發展鄉村文旅,去年村集體經濟增收220余萬元。

20年間,浙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2年的4940元增至2022年的37565元。2022年,浙江村級集體總資產8800億元、占全國的十分之一,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達51.2%。

徜徉之江大地,蓬勃的城市和廣袤的鄉野融為一體,城與鄉宛如并蒂蓮,花開兩處,各有芬芳。

資料圖片 新華社發

山與海,攜手并進

我們應該看到豐富的山海資源優勢,念好“山海經”,把欠發達地區和海洋經濟的發展作為我省新的經濟增長點。

——2003年7月10日,習近平在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作報告時的插話

不久前,一座高達167米的“蓮都大廈”封頂了。該建筑位于義烏金融商務區,緊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義烏國際商貿城,把生意做到了“世界超市”門口。

很多人奇怪,“蓮都大廈”沒有建在蓮都,怎么建在義烏?作為全省14個山海協作“科創飛地”之一,兩地不斷深化協作項目、拓寬協作領域、提升協作層次,展現了濃濃的山海情深。

“創新研發銷售在義烏,生產制造落地在蓮都。”蓮都大廈項目相關負責人說,入駐蓮都大廈的企業不僅可以享受兩地稅收、金融、人才等福利,還可疊加自貿試驗區和山海協作飛地特殊政策。

山與海,遙相呼應。

浙江曾出現過一條特殊意義的分割線——“清大線”,以杭州臨安清涼峰鎮為起點,到溫州蒼南大漁鎮為終點的直線。線的西南側,群山連綿,耕地稀缺,屬于浙江欠發達地區;線的東北側,水系縱橫,土壤肥沃,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較好。

山和海的反差,在此清晰呈現。如何跨越“清大線”?省政府咨詢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劉亭認為,兄弟設區市之間要互相幫襯一把,基于市場經濟的取長補短、互利共贏原則,深化開展山海協作,幫助后發地區迎頭趕上。

2002年,浙江實施山海協作工程幫助省內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自此開啟山呼海應、攜手共贏的全新探索;2018年,聚力打造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實現更高質量的區域協調發展……

山海協作不是簡單的“富幫窮”,而是構建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全社會參與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走進位于松陽的松陽—余姚山海協作產業園恒兆智能制造產業園,一排排嶄新整齊的標準化廠房映入眼簾,這是松陽未來打造汽車零部件產業鏈和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的重要平臺。

發達地區的產業、資金、科技和市場,與偏遠山區的特色、資源、優勢產業相嫁接,以產業、科創、消薄為主導內容的“飛地”應運而生,讓區域差距進一步縮小。

山海協作不是簡單的補短板,而是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實現現有劣勢向后發優勢的轉化——

山,是縱深腹地,更是發展空間。最近,縉云實現了大禹鼎、平安鼎、科技創新鼎、浙江制造天工鼎、神農鼎“大滿貫”。全省僅有三個縣實現“大滿貫”,縉云作為山區縣,三分天下有其一。

自浙江啟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以來,創新實施“一縣一策”,山區26縣的生態優勢加速轉化為產業優勢,讓發展落差成為發展空間,山區縣拔節生長的聲音隨處可聞。

2022年,山區26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04.0億元,比上年增長4.1%,增速比全省高1.0個百分點。

資料圖片

內與外,東西奔富

要加大東部地區和中央單位對深度貧困地區的幫扶支持,強化幫扶責任,“誰的孩子誰抱”。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加大力度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安吉白茶和白葉一號,稱呼不同,卻是同根同源。

花開三月,今年首批75萬株“白葉一號”茶苗從湖州市安吉縣溪龍鄉茶園基地裝車出發,遠赴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為當地百姓帶去致富希望。

一株白茶苗,多年幫扶情。早在2018年4月,安吉縣黃杜村20名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黃杜村種植白茶致富情況,提出捐贈1500萬株茶苗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如今,這些茶苗已經在湖北、四川、貴州等多地“安家”。

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山”與“海”,不局限于浙江,還包括浙江對口幫扶的中西部地區。

20年來,浙江把“山海協作”的理念延伸到參與和服務全國統籌協作發展的大局之中,在更高的層次上促進浙江的整體發展,開辟了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空間。

跨越千里,浙商是對口工作中的一股生力軍。以重慶涪陵、四川廣元為起點,后又在新疆阿克蘇、西藏拉薩、青海西寧等西部及老少邊窮地區,娃哈哈在這些對口地區建起了大量工廠,解決當地數萬人就業,并發展成為當地龍頭骨干企業和利稅大戶。

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說,跟著浙江走出去步伐,娃哈哈把最熱銷的產品、最一流的技術、最先進的產線、最完善的理念、最成熟的市場,引入中西部地區,自身也獲得了長足發展。

在2018年至2020年三年脫貧攻堅戰期間,浙江投入脫貧攻堅財政幫扶資金102億元,實施幫扶項目3835個,對口幫扶的四川、貴州、湖北、吉林4省80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2021年,中央對東西部協作結對關系進行了調整優化,浙江不再結對幫扶湖北省恩施州、貴州省黔東南州和黔西南州、吉林省延邊州,按照“一省對一省”的原則,浙江省結對幫扶四川省。自此,同飲一江水的上下游省份之間,有了更為活躍的互動:從浙江嘉興到四川屏山,一根絲線串起東西產業協作;從浙江鎮海到四川金陽,一顆花椒聯動兩地資源互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浙江深知,隨著發展的不斷深入,對口支援、東西部協作、對口合作的形式和內容也要應時而變。

變輸血為造血——

在西藏那曲,浙江援藏干部人才深入實施“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強化招商引資、發展“飛地經濟”,長榮娜秀服裝智造工廠成為那曲首家非礦非建筑業的規上企業。神力時代廣場、生態精品酒店、光伏+儲能新能源電力工程等一大批招商項目,即將成為那曲發展的重大標志性工程,曾經“單向輸血”的援建模式正在向“主動造血”轉變。

發展經驗輸出——

6月中旬,浙江—海西“數字浙江、智能亞運”培訓交流營活動圓滿結束。近百名海西干部來到浙江學習數字方面的先進經驗。如今,海西巧借“東”風乘勢飛,充分挖掘和發揮比較優勢,發展日新月異、蒸蒸日上。

這是飽含深情的協作,更是跨越千里的“雙向奔赴”。這些年來,浙江不斷從資金、技術、人才等各方面助力省外,讓協調發展的理念在中國大地多彩綻放。

文章編輯:陳婷 
焦作網免責聲明:

本網所有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轉載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我們即可處理。
刊發、轉載的稿件,作者可聯系本網申領稿酬。


“八八戰略”實施20周年:山海城鄉,開啟幸福之門
2023-6-30 10:55:17    來源:潮新聞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城與鄉,是讀懂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對重要關系。城有鄉無、城高鄉低、城多鄉少的現實,注定了城鄉融合的任務偉大而艱巨。

20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八八戰略”中指出,“進一步發揮浙江的城鄉協調發展優勢,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

久久為功,淬煉發展成色。浙江在全國率先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38年榮膺各省區第一;成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為全國實現共同富裕先行探路。

一組組數據、一項項榮譽、一步步探路,無不在說明一個事實:協調發展,已成為浙江的突出優勢。

20年來,浙江認真處理好“城與鄉”“山與海”“內與外”三對關系,持之以恒實施“千萬工程”、山海協作工程、新型城市化、對口支援幫扶等一系列重大舉措,一任接著一任干、一棒接著一棒跑,在協調發展中朝著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穩步前進。

資料圖片 新華社發

城與鄉,不再遙望

就是要把農村和城市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統籌協調,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和農村對城市的促進作用,形成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體制和機制。

——2005年1月7日,習近平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一邊是都市高樓,一邊是鄉村沃野。

作為嘉興首批城鄉公交線路,101路公交車穿梭其間,讓城與鄉漸行漸近。

早晨6時,55歲的公交車司機沈水根握緊方向盤,開著101路公交車沐浴著晨光出發,車身上“開往幸福”四個字格外醒目。這條線路,他已經跑了26年。

19年前的春天,他在公交車始發站見到一批特殊的乘客。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嘉興調研城鄉統籌工作,特意登上了101路公交車。

如今,車行至鳳橋鎮三星村,乘客們魚貫而下。這個季節,村頭的桃樹郁郁蔥蔥,日子也像水蜜桃一樣甜美。“過去鄉下人擠著公交進城賣桃子,現在城里人坐著公交下鄉來采摘。”沈水根說。

在浙江很多地方,城鄉地理分界早已模糊。正如浙江省鄉村振興研究院首席專家顧益康描述的那樣:城市和鄉村確實是一個誰也離不開誰的生命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城市與鄉村之間,由于二元結構的長期存在,二者溝壑分明。對此,“八八戰略”把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使浙江拉開了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序幕——

2003年,浙江啟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

2010年,浙江在全國率先開展小城市培育試點;

2015年,浙江創造性提出建設特色小鎮;

2022年,浙江全域推進共同富裕現代化基本單元建設。

諸多變化,在歲月中沉淀。從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打破過往二元割裂格局,到閑置農房產權質押、集體經營性土地入市,盤活鄉村沉睡資源,再到以未來社區、未來鄉村、城鄉風貌樣板區三大基本單元為載體,挖掘美好生活新場景……

20年來,浙江始終將人民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系統考慮、統籌協調,構建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整體發展新畫卷。

農村變了模樣——

坐落在淳安縣西南部的下姜村,當年流傳著“土廂房,半年糧,燒木炭,有女莫嫁下姜郎”的民謠;如今這里山清水秀、蔬果飄香,游客絡繹不絕,從“窮山村”變身“綠富美”。

20年間,浙江農村人居環境位居全國前列,農村生活垃圾基本實現“零增長”“零填埋”,農村衛生廁所全面覆蓋,森林覆蓋率超過61%。

農民鼓了腰包——

位于紹興柯橋的葉家堰居,過去村里有地、有菜農,但收成一般,后來區、鎮、村三級成立了強村公司,積極發展鄉村文旅,去年村集體經濟增收220余萬元。

20年間,浙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2年的4940元增至2022年的37565元。2022年,浙江村級集體總資產8800億元、占全國的十分之一,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達51.2%。

徜徉之江大地,蓬勃的城市和廣袤的鄉野融為一體,城與鄉宛如并蒂蓮,花開兩處,各有芬芳。

資料圖片 新華社發

山與海,攜手并進

我們應該看到豐富的山海資源優勢,念好“山海經”,把欠發達地區和海洋經濟的發展作為我省新的經濟增長點。

——2003年7月10日,習近平在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作報告時的插話

不久前,一座高達167米的“蓮都大廈”封頂了。該建筑位于義烏金融商務區,緊鄰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場——義烏國際商貿城,把生意做到了“世界超市”門口。

很多人奇怪,“蓮都大廈”沒有建在蓮都,怎么建在義烏?作為全省14個山海協作“科創飛地”之一,兩地不斷深化協作項目、拓寬協作領域、提升協作層次,展現了濃濃的山海情深。

“創新研發銷售在義烏,生產制造落地在蓮都。”蓮都大廈項目相關負責人說,入駐蓮都大廈的企業不僅可以享受兩地稅收、金融、人才等福利,還可疊加自貿試驗區和山海協作飛地特殊政策。

山與海,遙相呼應。

浙江曾出現過一條特殊意義的分割線——“清大線”,以杭州臨安清涼峰鎮為起點,到溫州蒼南大漁鎮為終點的直線。線的西南側,群山連綿,耕地稀缺,屬于浙江欠發達地區;線的東北側,水系縱橫,土壤肥沃,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較好。

山和海的反差,在此清晰呈現。如何跨越“清大線”?省政府咨詢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劉亭認為,兄弟設區市之間要互相幫襯一把,基于市場經濟的取長補短、互利共贏原則,深化開展山海協作,幫助后發地區迎頭趕上。

2002年,浙江實施山海協作工程幫助省內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自此開啟山呼海應、攜手共贏的全新探索;2018年,聚力打造山海協作工程升級版,實現更高質量的區域協調發展……

山海協作不是簡單的“富幫窮”,而是構建政府推動、市場運作、全社會參與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走進位于松陽的松陽—余姚山海協作產業園恒兆智能制造產業園,一排排嶄新整齊的標準化廠房映入眼簾,這是松陽未來打造汽車零部件產業鏈和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的重要平臺。

發達地區的產業、資金、科技和市場,與偏遠山區的特色、資源、優勢產業相嫁接,以產業、科創、消薄為主導內容的“飛地”應運而生,讓區域差距進一步縮小。

山海協作不是簡單的補短板,而是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實現現有劣勢向后發優勢的轉化——

山,是縱深腹地,更是發展空間。最近,縉云實現了大禹鼎、平安鼎、科技創新鼎、浙江制造天工鼎、神農鼎“大滿貫”。全省僅有三個縣實現“大滿貫”,縉云作為山區縣,三分天下有其一。

自浙江啟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以來,創新實施“一縣一策”,山區26縣的生態優勢加速轉化為產業優勢,讓發展落差成為發展空間,山區縣拔節生長的聲音隨處可聞。

2022年,山區26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404.0億元,比上年增長4.1%,增速比全省高1.0個百分點。

資料圖片

內與外,東西奔富

要加大東部地區和中央單位對深度貧困地區的幫扶支持,強化幫扶責任,“誰的孩子誰抱”。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加大力度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安吉白茶和白葉一號,稱呼不同,卻是同根同源。

花開三月,今年首批75萬株“白葉一號”茶苗從湖州市安吉縣溪龍鄉茶園基地裝車出發,遠赴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為當地百姓帶去致富希望。

一株白茶苗,多年幫扶情。早在2018年4月,安吉縣黃杜村20名黨員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黃杜村種植白茶致富情況,提出捐贈1500萬株茶苗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脫貧。如今,這些茶苗已經在湖北、四川、貴州等多地“安家”。

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山”與“海”,不局限于浙江,還包括浙江對口幫扶的中西部地區。

20年來,浙江把“山海協作”的理念延伸到參與和服務全國統籌協作發展的大局之中,在更高的層次上促進浙江的整體發展,開辟了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空間。

跨越千里,浙商是對口工作中的一股生力軍。以重慶涪陵、四川廣元為起點,后又在新疆阿克蘇、西藏拉薩、青海西寧等西部及老少邊窮地區,娃哈哈在這些對口地區建起了大量工廠,解決當地數萬人就業,并發展成為當地龍頭骨干企業和利稅大戶。

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說,跟著浙江走出去步伐,娃哈哈把最熱銷的產品、最一流的技術、最先進的產線、最完善的理念、最成熟的市場,引入中西部地區,自身也獲得了長足發展。

在2018年至2020年三年脫貧攻堅戰期間,浙江投入脫貧攻堅財政幫扶資金102億元,實施幫扶項目3835個,對口幫扶的四川、貴州、湖北、吉林4省80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2021年,中央對東西部協作結對關系進行了調整優化,浙江不再結對幫扶湖北省恩施州、貴州省黔東南州和黔西南州、吉林省延邊州,按照“一省對一省”的原則,浙江省結對幫扶四川省。自此,同飲一江水的上下游省份之間,有了更為活躍的互動:從浙江嘉興到四川屏山,一根絲線串起東西產業協作;從浙江鎮海到四川金陽,一顆花椒聯動兩地資源互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浙江深知,隨著發展的不斷深入,對口支援、東西部協作、對口合作的形式和內容也要應時而變。

變輸血為造血——

在西藏那曲,浙江援藏干部人才深入實施“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強化招商引資、發展“飛地經濟”,長榮娜秀服裝智造工廠成為那曲首家非礦非建筑業的規上企業。神力時代廣場、生態精品酒店、光伏+儲能新能源電力工程等一大批招商項目,即將成為那曲發展的重大標志性工程,曾經“單向輸血”的援建模式正在向“主動造血”轉變。

發展經驗輸出——

6月中旬,浙江—海西“數字浙江、智能亞運”培訓交流營活動圓滿結束。近百名海西干部來到浙江學習數字方面的先進經驗。如今,海西巧借“東”風乘勢飛,充分挖掘和發揮比較優勢,發展日新月異、蒸蒸日上。

這是飽含深情的協作,更是跨越千里的“雙向奔赴”。這些年來,浙江不斷從資金、技術、人才等各方面助力省外,讓協調發展的理念在中國大地多彩綻放。

文章編輯:陳婷 
 

版權聲明 | 焦作日報社簡介 | 焦作網簡介 | 網上訂報 | 聯系我們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焦作日報》遺失聲明熱線:(0391)8797096 郵編:454002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391)8797000 舉報郵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專項整治工作熱線:0371-65598032 舉報網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網絡違法犯罪舉報網 河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豫ICP備14012713號-1
焦公網安備4108000005 豫公網安備41080202000004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號:41120180013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11642120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號 報業·國貿大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河南省焦作日報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1120180013 電話:(0391)8797000